米思岛米思岛米思岛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精选文案 > 政务专题

创新湖南的三年三约

政务专题 加入收藏夹

  一年一度的互联网岳麓大会,让人充满期待。近几年,会上重磅湘声频出,俨然成为湖南人喊话世界的“麦克风”。

  9月15日,2025年互联网岳麓大会如期而至。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会上诚挚邀约——“推动‘人工智能+’行动在湖南加速落地,与各方一道共同打造‘人工智能+’新高地”。

  江水长流,如同这座城市对创新的渴望,从未停歇;麓山静默,却见证了三年来一次又一次响彻世界的“湖南邀约”。

  山河有回响

  三年三约,湖南何以被世界听见?

  三年三会三邀约,一江一城一未来。

  2023年6月,沈晓明在互联网岳麓峰会上提出“把长沙打造成全球研发中心城市”;两个月后,“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”被列为湖南打造“三个高地”的标志性工程之一。

  长沙迅速行动,只争朝夕,坚持“把最优地块留给科研机构、把最好配套留给创新企业、把最美风景留给科技人才”。

  在省市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下,两年来,长沙体系化推进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,使其成为湖南创新发展的闪亮名片。

  自长沙推进全球研发中心建设以来,已取得阶段性成效。

  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开幕式发布的《关于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情况的报告》显示:

  2024年,长沙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第32位、全球科研城市第23位,分别较2022年提升9位、11位;位居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第9位,取得历史最好成绩。

  目前,长沙各类研发机构总数达3823家,其中2023年8月出台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政策以来,新增1796家,基本实现翻番;月均新增75家,是建设前的3倍。

  有了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“筑巢”,在2024互联网岳麓峰会上,沈晓明发出诚挚邀约,希望“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学生来湖南创新创业”。

  这次邀约对象更加明确:全球大学生。有网友形容:“大学生创业,湖南为你撑腰。”

  在全球竞争白热化的今天,人才是最核心的资产。湖南不仅要有平台、有政策,更要有能吸引、留住、成就人才的生态。

  2024年9月,湖南推出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“七个一”行动。相关报告显示,举措推行以来,湖南大学生创办经营主体增长13933个,增长44.9%。其中,新增大学生创办企业6105家,增长32.9%。

  在湖南这块热土上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追逐自己的梦想。

  湘江新浪潮

  AI之约,一场与未来的双向奔赴

  如果说前两次邀约是“筑巢引凤”和“聚才兴业”,那么2025年围绕“人工智能+”的第三次邀约,则是湖南在技术浪潮中抢占制高点的关键一步。

  1981年,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在长沙成立。这不是偶然,而是一种预示。

  四十年后,湖南已成为全国唯一拥有“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”的省份,长沙跻身全国七大标注基地之一,湖南数据交易所更是中部首家。

  这些“第一”与“唯一”,不是数字的游戏,而是一代人默默耕耘的结果。它们像湘江的潜流,不喧哗,却有力。

  目前,人工智能领域的湖南籍院士有10名,还有27名国家杰青,AI“湘军”人才济济。

  中南大学、湖南大学、国防科技大学、湘江实验室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机器人视觉、高性能计算、内脑智能等领域具有技术优势。

  湖南的人工智能研究注重深耕基础、聚焦交叉、积蓄后劲,而不是一味追热点。这是一种“湖湘学风”的当代延续:不务虚声、但求实绩。

  算力、算法、算据、算网——“四算合一”体系不是口号,而是湖南为人工智能准备的“新基建”。12000PF的总算力、223PF的超算能力,位居全国第三,展示了湖南的“底座能力”。

  在4×4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中,湖南将人工智能放在未来产业的首位,重视程度可见一斑。

  正如沈晓明所说的,湖南有较强的科技创新实力和人才优势、成型的基础设施支撑、丰富的应用场景、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,对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充满信心。

  当前,人工智能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,正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,湖南必须抓住这个“风口”。

  但湖南深知,在人工智能的全球竞赛中,不能什么都做,而要做能做的、做该做的、做必须做好的。

  沈晓明点明了方向:湖南将以应用为导向,找准赛道精准发力,聚焦“人工智能+”在科学技术、产业发展、消费提质、民生福祉、治理能力等领域的应用,推动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在湖南加速落地。

  三约绘蓝图

  平台+人才+技术的“湖南路径”日益清晰

  当我们再次站在这个时间节点回望——从2023年“全球研发中心城市”的雄心初立,到2024年“来湖南创业”的青春召唤,再到今年打造“人工智能+”新高地,湖南正在用三次高密度、高前瞻性的智慧之约,向世界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:

  这里要做的,不是追随浪潮,而是创造浪潮。

  三年三次邀约,不是重复,而是进阶;不是散点发力,而是系统落子。

  2023年,提出“全球研发中心城市”,是定调;

  2024年,呼唤全球大学生,是聚人;

  2025年,瞄准“人工智能+”,是聚焦。

  这三步,依次对应的是平台—人才—技术,三者并非割裂,而是彼此嵌套、互为滋养。

  没有高能级的平台,吸引不了一流人才;没有人才,再好的技术蓝图也只是空中楼阁;没有技术突破和产业壮大,平台与人才终将流失。

  三年,三届互联网岳麓大会,湖南三次邀约,并非孤立的政策宣示,而是一盘层层递进、步步为营的科技创新大棋。

  湖南所做的,正是在正确的时间,做正确的事,并用一种近乎“沉默的坚定”,把每一步都走成下一步的基石。

  三次邀约,本质上是一场“开放的闭环”:

  第一次邀约,打开的是空间闭环——让长沙成为全球研发力量的汇聚地;

  第二次邀约,打开的是人才闭环——让湖南成为世界青年的创新试验场;

  第三次邀约,打开的是技术与产业闭环——让人工智能成为湖南与世界的共同语言。

  这三步,一步步从“邀请你来”,走向“邀请你我共同定义”。

  它不强调“湖南要成为什么”,而是强调“我们能一起创造什么”。这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吸引——不是靠政策优惠,而是靠共同使命;不是靠单一机会,而是靠系统生态。

  湘江潮涌,三年三声邀约,一条清晰的“湖南路径”已然绘就。

  三年三约,是一个省的远见,也是一代人的机遇。

  湖南邀约的,从来不只是人才、企业或技术——它邀约的,是一种信念:相信科技可以更有温度,相信创新可以更贴近大地,相信在内陆也能掀起世界的浪潮。

来源:观潮的螃蟹

tags:专题

相关推荐